
小時候常常看見皇上在家樓下塗鴉電燈箱
覺得這位老人家好可愛
知道他「駕崩」, 還真的有點傷感
希望那些貪心的人別要再拿皇上的作品來發「死人財」

※ ※ ※ ※ ※
「皇帝」何止留下集體回憶
(星島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6:30AM
「九龍皇帝」曾灶財「駕崩」,成為城中熱門話題。他在全港各區「宣示主權」的「墨寶」,比皇后碼頭 盛載更廣泛的市民集體記憶。在「八卦」他的生平之餘,社會也可討論:究竟任由其真落入少數收藏家之手,讓回憶淡化至湮沒,還是由公家保留,供大眾回味,並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。
曾灶財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起,在全港多處公眾設施揮毫,宣示自己家族擁有九龍主權,市民到處見到他的「御書」,有小朋友更是從他的書法中首次認識「灶」字,政府間中因他塗污公物而處罰他,大家反而有點「佩服」他有毅力有精力,能夠堅持數十年,走遍多處地方進行大塊書法創作。
由街頭走進藝術中心
曾灶財帶給市民的一個回憶,主要是在九十年代開始得到藝評人劉健威賞識而傳奇式「轉運」,成為獲部分文化藝術和設計界人士追捧的「民間藝術家」,把街邊塗鴉捧入大雅之堂,在藝術中心為他搞書法展,為他出書結集,用他的書法設計時裝,又與五十件當代中國名家藝術作品一起在港由蘇富比拍賣。至於普羅文 化也用他取才,包括劇場和影視角色,連職工盟上次競選立法會也用數百元請他塗幾句政治口號印T恤和環保袋。
曾灶財沒有因此發大財,和世界各地不少民俗藝術家一樣,他的創作主要不是為錢,只為滿足自己的衝動,當中有樸拙之趣,獲「伯樂」賞識而一鳴驚人。他與外國塗鴉不同,沒有集結成運動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美學潮流。他是孤獨的,前無古人,也後無來者。他「宣示主權」,初時是否出於憤懣,不得而知;總之到了後期,他成為大家心中的老頑童,還被清潔劑公司拉了去做廣告片主角。
標誌本土意識醒覺
究竟曾灶財的書法藝術價值何在,至今仍存有不少爭議。從傳統書法美學角度而言,有人會認為曾灶財「不及格」,這正如今天不少揚威海外或成為名家設計靈感的香港特產,例如三色尼龍袋、竹棚、武俠功夫片、漫畫,當初都只被歸納為「次文化」,最後卻成為香港獨特文化不可磨滅的印記。
曾灶財的作品還代表香港「遠征」威尼斯雙年展,傳統的竹棚搭到去柏林 的香港展館,顯示出香港的藝術、建築、設計界逐漸培養出對本土文化、對自己藝術評審品味的自信。這種自信,又與這數十年來本港由難民社會轉型至本土社會的本位意識分不開。保存曾灶財的作品,不只是保存這一代社會大眾的集體記憶,而是保持這段香港本土意識醒覺歷史的具體標記。




九龍皇帝「駕崩」真蹟遺民間
(星島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6:30AM
(星島日報 報道)曾經在港九街頭寫上「廣州新中九龍國皇……」寫足近半個世紀的「九龍皇帝」曾灶財,本月十五日病逝,享年八十六歲。據了解,曾灶財臨終當日的下午,家人一直陪伴左右,離世時並無特別苦痛。雖然「皇帝駕崩」,其真卻會在明年一月,赴日內瓦 參展;至於一手將曾灶財推舉成藝術家的藝評人劉健威則計畫,再為他舉辦作品展,以圓「皇帝」十年夢。
自稱「九龍皇帝」的曾灶財生於一九二一年,於本月十五日凌晨四時因心臟病 病逝,享年八十六歲。據悉,曾灶財三十多歲時曾遇上嚴重的交通意外,雙腳舊患一直未愈,到晚年雖患有高血壓、膽固醇、肺積水等老人病,但身體尚算壯健,精神良好。至近三年,由於腳患惡化,行動不便,已甚少露面。
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表示,早前已循友人得知曾灶財逝世的消息,對此亦感到相當難過。
他表示,間中會到老人院探望財叔,最近一次是在今年一月,當時他正準備曾灶財系列的回歸十年回顧時裝展,希望邀請他出席,但當時曾灶財的健康情況已每況愈下,要長時間臥,亦不太能夠說話。
早前曾接觸其家人的劉健威表示,以往每隔幾個月都會探望皇帝,早前曾應一間雜誌的要求聯絡其家人,希望曾灶財寫字作善事拍賣,但當時已從其家人口中得知他曾進入醫院,至昨日方從曾灶財的兒子口中得悉「皇帝駕崩」。
他憶述,曾灶財是一個「老頑童」,「笑起來好調皮」,而由於腳患,對上一次公開露面,相信是○五年,曾出席其餐廳的開幕,「不過,當時他已要專車接送,並由兩名工作人員攙扶」。
劉健威指,自從九七年為曾灶財舉辦過展覽後,十年間曾一直追問何時可以再搞展覽?如今「皇帝駕崩」,他將會盡力完成他的心願,「曾灶財的墨寶已是港人的集體回憶」,他相信不少港人會再想一睹「皇帝」的作品,可促使展覽的舉行。現階段,他正物色展覽地點,預計會展出有一些市民前所未見的作品。
他又透露,知識產權署已邀請曾灶財的墨寶,在明年一月參加日內瓦的一個藝術展,屆時將會展出一張曾在兩年前畫的墨寶手,以及一張劉健威在九六、九七年間拍下的一張墨寶真照。
民政事務局 表示,香港是一個尊重多元文化創作的社會,如果民間是有興趣為曾灶財舉辦展覽,藝術發展局 會考慮提供資助。二○○三年,曾灶財的墨寶亦曾獲現代藝術殿堂展覽「威尼斯雙年展」垂青,當時一共展出了三十六張展品。
醫管局 證實,一名以「曾財」登記的病人,因心臟病於九龍醫院病逝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遺墨珍藏將展出
(明報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藝評家出身的劉健威是「皇上」的好友,近年一手將曾灶財推上「藝術舞台」,但被指以對方為搖錢樹,並曾拍賣曾灶財的作品,卻沒有把收益歸予作者,但承諾會為曾灶財成立「九龍皇帝基金會」。劉健威現時擁有數十幅曾灶財的作品,他稍後會將之展出。
劉健威在04年把曾灶財的作品送到蘇富比拍賣行,賣得5.5萬元的高價,他以「為免拍賣所賺的錢,累曾灶財被削綜援 」和搞畫展需要費用為理由,沒有把收益分給曾灶財。其後他接受一份周刊訪問時表示:「拍賣所得受益,一半會成立『九龍皇帝基金會』,託管於護老中心,另一半就為他搞畫展,成本10萬。」
現時他手上有數十件「御賜」物品,包括「御筆」親題的玻璃瓶、紙皮等,甚至有遭法庭檢控的傳票連塗鴉,而一件大如壁畫的作品,就放在他的「黃色廚房門」私房菜館中。一些國外介紹香港的旅遊書籍中,亦有介紹這幅作品。
劉健威指摘曾灶財的兒子,甚少到老人院探望老父,他曾向傳媒說,即使作品賣錢,也不會交予曾灶財兒子。
本報記者昨日早上致電劉健威時,他只以「?」回應,似還未知悉曾灶財的死訊,但下午即舉行記者會。劉健威拒絕估計曾灶財去世後,這些作品會否升價,但表示稍後會舉行曾灶財畫展,未來不排除將其畫作捐贈香港藝術館 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攝影師﹕他是孤獨老好人
(明報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在一般人心目中,曾灶財可能是不折不扣的「傻佬」,但在吳文正心目中,「財叔其實是一個孤獨的老好人」。與曾灶財相交10多年,本身是攝影師吳文正認識「九龍皇帝」鮮為人知的一面
,「財叔很愛他的家人,無論日常傾講,或在街上寫字,都把他們掛在心上,但可惜,他的家人似乎不愛他」。只有走到街上寫字,曾灶財才能找到生趣。
家中渾噩 出街生猛
吳文正念書時期開始以曾灶財作拍攝對象,其後10多年斷斷續續的接觸,令他了解到曾灶財內心一面。「財叔是屬於街頭的,在家中,他往往渾渾噩噩,一到街上就即刻生猛。」別人笑他太瘋癲,但吳文正說,曾灶財平日交談其實理路分明,閒時更喜與街坊打麻將消遣,只是十賭九輸,「他打完麻將都會話『輸晒了』,但其實有人陪他消磨時間,已經是他的快樂時光」。
吳文正久不久會到曾灶財家中探望,有時送上一箱大號毛筆和墨汁,有時送上一個新鮮的飯盒。「財叔有『兩好』:一是燒肉切雞飯,一是牛腩飯。」就吳文正所見,「九龍皇帝的皇宮」堆滿雜物,傳出惡臭,佈滿蒼蠅的飯盒,讓人覺得他是一個行為怪異的人。接觸多了,吳文正知道,曾灶財是一個「行為怪異的好人」。
吳文正認為,曾灶財是香港街頭文化的標記,他的字不單是街頭塗鴉,而且發揮了美化都市的作用。「有一次,我說,財叔,你的字都好,起碼寫完之後,令到郵筒無咁悶。財叔聽完後,就騎騎笑。」吳文正說,曾灶財在街上寫字其實相當辛苦,不良於行的他,往往要蹺高腳近3小時,才寫完一幅6呎高的字,所以他的肌肉十分紮實。吳文正認為,財叔的字有其美學邏輯,在不同的地方,有不同的佈局,「香港這麼多年來,只出現了一個曾灶財,他是街頭的,也是屬於香港的,在我看來,他的字放在博物館或者拍賣會,都是沒有意思的」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梁文道﹕絕對港人回憶
(明報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「九龍皇帝」的墨寶遍佈港九新界,但有多少人注意?有多少人視之為藝術?街頭上,有人抱「那是傻佬的筆,由他吧」的想法;有人則覺得是「破壞公物」,但無論如何,曾灶財的創
作是香港街頭獨特景物的一部分,卻是不爭的事實。文化人梁文道說﹕「無人未看過他的作品,絕對是港人的集體回憶,亦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何謂藝術。」
梁文道認為,曾灶財20年前已引發港人重新思考何謂藝術,「有人說他有精神問題,但究竟藝術是有意還是無意?是主觀還是客觀?這是值得懷疑和討論」。他欣賞「皇帝」堅持不懈用自己的方法傳意,「他霸佔公眾地方來書寫想像中的家譜,很有趣」。
欣賞「皇帝」用自己方法傳意
曾把曾灶財的街頭大字印在衣服上的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,回想當年無意間看上「皇帝墨寶」,「其實我自小就在街上看過他的字,只是一直無留意」。1996年,柏林 舉辦一個香港藝術節,為這次演出,鄧達智到石硤尾及荃灣 的舊屋拍照,「沿路都看到他的字,一不留意,就會把他的字攝進鏡頭,那時我才開始審視他的字的存在」。
結果,曾灶財的字成為設計師鄧達智1997年的時裝表演主題,「有人批評我沒知會原創者就用他的字,但我那時只抱『玩』的態度,亦沒有真的用他寫的字」。
鄧達智形容「皇帝」是「玩塗鴉的老頑童」;梁文道則覺得他是「香港的傳奇人物」﹕「無人未見過他的作品,絕對是港人的集體回憶,但可惜,大部分都被政府抹走了。」他明白政府難以分辨哪些塗鴉哪些需要保留,「但也不希望將來只有在書、在相才見到曾灶財的筆……政府應把它保留在街上,否則就失去其意義」。
獲文化界認同
他指出,外國政府亦難以保留塗鴉,但地區議會 可自行決定是否保留「街頭創作」。雖然「九龍皇帝」畢生也無法獲此待遇,但梁文道深感文化界重視其創作,「他應該無憾」。
「多數人都同意他的創作是藝術品,所有人都同意那是文化事件,即使政府不承認,曾灶財已得到文化界的認同。」梁文道說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墨寶絕? 街頭作品剩無幾
(明報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曾灶財40年前開始街頭塗鴉生涯,足所至,由最初只限於觀塘區,到後來全港皆可看到「御筆」。香港法例視塗鴉為刑事壞,「九龍皇帝」亦經常被檢控,但法庭判罰一直無阻其創作動力。只是曾灶財近年年邁體弱,加上腳傷,已甚少走上街頭;而食環署清潔工人近年又逐步洗去他的墨寶,致香港現時只有數處地點尚可見其真,其中包括觀塘警署附近、觀塘區公廁附近和尖沙嘴天星碼頭等。
對於曾灶財的作品能否在街頭得以保留,則視乎負責街道清潔的食環署決定。食環署發言人昨回應說,針對有人塗鴉或在公眾地方寫字,政府會視乎在哪些地方發現,由管轄該處的部門跟進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自封「國皇」 到處揮毫逾40年
(明報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「九龍皇帝」曾灶財,原名曾財。1921年,曾灶財在廣東肇慶蓮塘村出生,與比他小15歲的妻子文福彩育有4子4女,但兩名女兒及一名兒子已相繼去世,大女及二女分別嫁往英國 及荷蘭 ,其
妻兒很多年前已與他分開居住,曾灶財就靠領取援助金過活,獨居於觀塘翠屏。
曾灶財16歲來港投靠舅父,之後當建築工人及垃圾站管理員,其間不幸遭巨型垃圾桶壓傷足部,自此不良於行,要拄一對拐杖走路。
寫字控訴英女王搶走「祖傳土地」
據稱,曾灶財翻閱過族譜,發覺九龍部分地區如鑽石山墳場等原為其太公所有,之後被香港政府霸佔,自此四出寫「稟」告狀,指摘「英女王搶走我家土地,讓我做不成九龍皇帝」。
他由35歲開始,每日用膠袋盛幾瓶墨汁及幾支毛筆,「出巡」到港九多處的電箱、燈柱及牆壁留下墨寶,內容以其「帝號」及「曾氏族譜」為主,並以「九龍皇帝」自居,他說曾因此被其中一個兒子怒摑。他因在街上四處塗鴉而被警察「邀請」到差館不下50次,但多是警誡了事,但也曾被罰款500元。而在其作品中常見的名字「冼麗金」,據說是他的初戀情人。
差館常客 作品拍賣5.5萬成交
2004年曾灶財因為腳患復發入住聯合醫院,康復出院後,由友人與社工安排入住秀茂坪一間私營老人護理中心。由於雙腳不良於行,他沒再四處寫字;老人院的裝修工人特地給他一塊類似電箱的灰色板,供他繼續寫字。
曾灶財成名後,多間外國傳媒包括英國廣播公司 爭相慕名採訪。他曾於01年拍攝清潔用品藍威寶廣告,其後社署即按照其所收廣告酬金,從他的綜援 金額中扣除。
2004年,他的一幅20吋乘29吋作品在拍賣行以5.5萬元成交,是底價5倍,由一名康姓婦人投得。曾灶財得知後反問記者﹕「康熙的後人?」
80年代初,港人對曾灶財認識未算深入,有關他的傳說不少,當年無電視便以「九龍皇帝」的謎團作藍本,創作出經典電視劇《流氓皇帝》,主演的是鄭少秋 及李司棋 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曾灶財去世
(明報) 07月 26日 星期四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寶墨一度遍全港的「九龍皇帝」曾灶財,已於本月中因心臟病 發「駕崩」,享年86歲。他的觀塘翠屏住所門外,昨日仍點上「回魂燭」,街坊都已得知他過身多日,曾氏的家人則表示希望
低調處理事件。曾灶財現存遺留街頭的作品,已所剩無幾,這些陪伴不少港人長大的墨寶,可能從此成為歷史。
消息指出,曾灶財是於本月15日在九龍醫院病逝,已定於下月5日在紅磡世界殯儀館設靈,翌日出殯。曾灶財的好友劉健威目前擁有不少曾氏的遺作,他說稍後或為曾灶財舉行展覽。
月中療養院心臟病發 享年86歲
劉健威表示,曾灶財於6月28日因病入院,稍後轉到療養院休養,7月15日凌晨因心臟病發去世。記者昨日到他生前獨居的翠屏住所察看,發現門外點蠟燭,大門亦鎖上。同層居住的街坊說,蠟燭是由曾灶財的妻子約10日前燃點,他的兒女亦曾到來拜祭。
家喻戶曉的曾灶財,於去世10日後,傳媒才得悉有關消息。事實上,網上百科全書《維基百科 》早在兩日前,已將曾灶財歸類為「去世人士」,清楚標明他的去世日期為2007年7月17日,與真實時間相差兩日。
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於2007年1月籌備回歸10周年 展覽時,曾到老人院探望曾灶財,鄧說﹕「當時他還可以講話,但需要坐輪椅,反應也比較慢。其實有人跟他打招呼,他都會有反應,不過他都已經80多歲,我想他也不太認到人。」曾灶財的兒子昨在接到記者電話查詢時不欲多言,只說「暫時不想說」便掛線。
鄧達智早年曾以曾灶財的字為題材,設計時裝,被指侵權。他表示,曾灶財的作品表達出單純地、希望創作的意圖,甚為出色。劉健威就形容曾灶財的作品,表達意念像小孩子般單純,有未被污染的感覺,但作品的規模,就是成年人作家的水準。
曾灶財的鄰居李婆婆稱,曾灶財數年前已遷到老人院居住,平時遇到鄰居也會主動打招呼,但少傾談。曾灶財從來不會關上家中大門,可看到他家中牆壁和地下寫滿字,但他在屋內甚有公德心,從來不會在走廊或大堂塗鴉。
鄰居蕭伯表示,與曾灶財平日亦「有兩句」,但就從未收過「御賜墨寶」作禮物。他補充,曾灶財脾氣甚為暴躁,經常喃喃自語,似在罵人。曾灶財所住的房間為單人房,但狹小的單位擠滿垃圾,不時傳出異味,以往常被投訴,要管理處出手替他清潔,一直到03年SARS 時,當局清走曾氏全屋垃圾,情才有改善。
社會福利署 發言人指出,曾灶財生前是綜援 受助人士,署方會向他的家人發放殮葬津貼。曾灶財的「御筆」已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而食環署 只表示,會視乎塗鴉的地點、程度,再決定如何跟進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「九龍皇帝」曾灶財去世
(明報) 07月 25日 星期三 07:15PM
自稱「九龍皇帝」的傳奇人物曾灶財日前因心臟病發去世,終年86歲,他生前經常在街上塗鴉,遭檢控無數次。
曾灶財近年靠申領綜援過日,在安老院渡過晚年。在九零年代,有香港設計師起用他的塗鴉作為時裝設計靈感,在三年前,有賣行拍賣他的塗鴉作品,以五萬五千元成交。
曾灶財真名曾財,十六歲來港,曾從事雜工及垃圾站工人。他聲稱根據族譜,皇帝曾御賜九龍給他的先祖為食邑;從此,他就自號「九龍皇帝」,經常塗鴉,指摘英國非法佔領,宣示主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