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有做運動, screen time長的話還是會影響健康? 是因為沒有動到頭腦嗎?
原載 2013.03.07 信報財經新聞
上周剛舉行馬拉松跑步比賽,十公里項目起步時,有參加者邊跑邊用智能電話為自己拍照留念,引致其他十多名跑手絆倒受傷。隨身攜帶的電話、平板電腦、筆記電腦,彷彿是現代人的靈魂,人機合一,難捨難離。
在地鐵、巴士、車站,十居其九都是低着頭,不是打着「糖果消消樂」,便是覆WhatsApp,看面書、電郵或網上資訊。跑步時十數人跌倒是偶發的個別事件,全民健康因此長期受損則是大問題。
近年醫學界關注電子媒體對健康的影響,焦點在使用量,是謂「屏幕時間」Screen Time,下稱ST。把二十四小時內看電視、電腦、電話、遊戲機的時間加起來,便是ST。縱使內容健康,不涉及色情暴力,甚至是看有教育用途的「正經嘢」,若是ST過長,也會對健康有損,甚至減壽。
ST 就像吸煙等一樣,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有害物,對健康的壞影響有「劑量反應關係」(D o s e response relationship),即是接觸愈長,傷害愈大。研究指出,每天盯着屏幕多一小時,患上心臟病的機會便增加8%。
ST亦是一個「獨立危險因素」(Independent risk factor),即是說不論你是男女老幼,做什麼職業,即使不煙不酒又年年參加馬拉松,只要ST夠長,你也會成為心臟病高危一族。
ST拉高「三高」
近年時興說的「三高」,即血壓高、血糖高、血脂高,全和ST扯上關係。ST愈長,三高的情況愈差。有一個直接的聯想是:「梗係啦,成日坐喺度打電腦,唔夠運動咪糖尿病高血壓囉!」但事實又未必如此。
有一項美國的研究,專挑一批恆常有中度至劇烈運動的人,再計算他們看電視的時間。看電視較多的一組,相對看電視較少的,死於心臟病的機會竟多出一倍,而由不同原因引致的死亡率,亦高五成。即是說,做運動不能抵銷望着屏幕的害處。
坐着看書或者繪畫,也屬靜態活動,但有研究比較單單做靜態活動的人,相對於看電視、睇電腦、打機的另一組,縱使坐着的時間一樣,後者的舒張血壓,或稱下壓(Diastolic blood pressure)也明顯較高。上壓或收縮壓(Systolic blood pressure)會因年紀大、血管硬化或一時情緒緊張而上升,而下壓則是年輕而患高血壓一族的重要指標,下壓高和中風的機會有直接關係。
如何計算長短
令人擔心的是,有大量在兒童和少年組別的研究證明,ST過長會令新一代的體重、血壓、膽固醇、胰島素效能等,全盤變差,即是會令患上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全面上升!
多項針對十多歲少年的研究顯示,每天的ST 只要多過兩小時,驗血結果便有分別,包括壞膽固醇高了,胰島素抗拒多了;若前一晚用電腦超過三小時,次日清晨的皮質醇(Cortisol)也不正常,即是連下丘腦至腦下垂體至腎上腺軸的分泌,在晚上受電腦刺激過後,就算隔一夜睡眠也逃不過被影響了。
你可能會說:「有冇搞錯,現在啲細路每日打機
點止兩個鐘?」
香港反其道行
不錯。英國的少年人在家中的ST是6.1小時,美國是7.5小時,加拿大是7.8小時。香港的數字應不遑多讓。月前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就有學者炮轟英國政府,對這個嚴重影響國民健康的公共衞生問題坐視不理。
美國和加拿大可能已經察覺到水浸眼眉,不同醫學組織已發出指引,兩歲下兒童的ST是「零」,不應看電視電腦;二至十八歲的ST則不應超過兩小時;法國政府更厲害,連電視也禁播「適合」給三歲以下小朋友的電視節目。
在香港,不少家長都急不及待給子女買最新電腦學習產品,直資學校以最先進電腦來上課作賣點,政府又擬出電子教科書……不斷地加長的ST,跟最適時的健康指引竟是背道而馳。我們是否有點「落後」呢?
你又可能問:「我返工要睇電腦,咁計唔計埋入ST?」我的建議是,既然工作上已需要對着屏幕,放工後的娛樂就請遠離電腦、電話、電視啦!(跑步自
拍則另計!)
香港家庭醫學學院www.hkcfp.org.hk
撰文︰陳潔玲醫生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